员工文苑

重读《谁动了我的奶酪》有感

来源:聚酰胺事业部 姜艳民 2024-09-06 查看: 37

摘要:初读《谁动了我的奶酪》这本书,已经是二十多年前了。当时一位律师老友极力推荐,我不好拒绝,勉强接受,没几天,老友将这本书带给我,并在书的扉页上郑重地印上他的书戳“亮戈”。鲜红的印章如同燃烧的火焰,老友解释:“亮戈”是他的书印,他收藏保存的每本书都盖有此书印。我仔细端详那枚印章,石头材质,异常坚硬,色彩并不鲜亮,印章上篆刻的“亮戈”二字有棱有角,犹如老友的性格,不圆滑,甚至有些刚硬。

初读《谁动了我的奶酪》这本书,已经是二十多年前了。当时一位律师老友极力推荐,我不好拒绝,勉强接受,没几天,老友将这本书带给我,并在书的扉页上郑重地印上他的书戳“亮戈”。鲜红的印章如同燃烧的火焰,老友解释:“亮戈”是他的书印,他收藏保存的每本书都盖有此书印。我仔细端详那枚印章,石头材质,异常坚硬,色彩并不鲜亮,印章上篆刻的“亮戈”二字有棱有角,犹如老友的性格,不圆滑,甚至有些刚硬。

书是简装本,薄薄的小册子,放在二十年前,这装帧也够简陋了,拿在手里,丝毫没有分量感。我心底里嘲笑老友,年已半百的人了,竟然还对这种儿童读物感兴趣。朋友是律师,九三学社会员,平时也是引经据典,侃侃而谈,没想到竟然也是童心未泯。

当时的我刚刚参加工作,正是年轻气盛的年纪,对别人的说教不屑于顾,将朋友的赠书稍稍翻阅,便随手放置一边。

周末收拾打扫,整理书橱的时候,角落里一本薄薄的小书滑落,我随手拣起,竟是二十多年前朋友赠送的《谁动了我的奶酪》。在现在这个讲究包装的社会里,它简单的装帧显得格格不入,翻开扉页,曾经鲜红的“亮戈”印章已呈暗红色。睹物思人,赠书的友人已经离世,而我已是不惑之年,忙于生计,心情浮躁,很少有时间坐下来静静品读一本书。

晚上,收拾完家务,我坐下来,重新翻开了那本书,细细品读。两只小老鼠“嗅嗅”“匆匆”和两个小矮人“哼哼”“唧唧”,他们生活在一个迷宫里,奶酪是他们要追寻的东西。有一天,他们同时发现了一个储量丰富的奶酪仓库,便在其周围构筑起自己的幸福生活。很久之后的某天,奶酪突然不见了。这个突如其来的变化使他们的心态暴露无疑:嗅嗅和匆匆随变化而动,立刻穿上始终挂在脖子上的鞋子,开始出去寻找,并很快就找到了更新鲜更丰富的奶酪;而两个小矮人哼哼和唧唧,面对变化却犹豫不决,烦恼丛生,始终无法接受奶酪已经消失的残酷现实。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,唧唧终于冲破了思想的束缚,穿上久置不用的跑鞋,重新进入漆黑的迷宫,并最终找到了更多更好的奶酪,而哼哼却仍在郁郁寡欢、怨天尤人。

读罢,掩卷沉思,这不就是生活中的我们吗,“嗅嗅”“匆匆”“哼哼”“唧唧”对奶酪的态度不就是我们对待现状和挫折的态度吗?居安思危,中国人自古便把忧患意识上升到关乎生死存亡的高度,“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”。而西方人的危机意识更多地体现在行动中,相比于中国人的说教,他们更热衷于用故事讲述事实。迷宫是我们所处的环境,充满了不确定性,奶酪是我们追求的目标,而鞋子是我们的行动,对鞋子的做法是我们的态度。

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,我们要在顺境中积攒力量,在逆境时寻找方向,并积极行动。不怨天尤人,不自暴自弃,始终以积极的心态去寻找奶酪,并拥有敢于“亮戈”的勇气和实力。

上一条: 下一条:
版权所有:鲁西集团 鲁ICP备10203139号-2
x

官方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