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生的动力
来源:市场与技术服务部 曹文杰
2025-04-01
查看: 17
摘要:前几天开车路过凤凰工业园,一条路看着格外眼熟,我这才想起,这是我考科目三挂科的地方。当年考驾照的经历,真是焦头烂额。科目三我考了两次,中间隔了两年,后来快到期了,才硬着头皮去练习,总算是考下来了。
前几天开车路过凤凰工业园,一条路看着格外眼熟,我这才想起,这是我考科目三挂科的地方。当年考驾照的经历,真是焦头烂额。科目三我考了两次,中间隔了两年,后来快到期了,才硬着头皮去练习,总算是考下来了。
现在回想起来,考驾照的过程其实也是一种磨炼。不管基础如何,你都要达到合格水平,不然三千块钱的学费就打水漂了。试想一下,如果学费不是三千块钱,而是一百块钱,我相信将会有更多的人到期前考不过去,毕竟代价小,放弃了也没有多少痛感。正是这三千块钱的压力,催生了硬着头皮也要练习的动力,最终完成了这项目标。这种动力,是外力作用下产生的,是我们进步的能量。
日常工作也是如此。就像编写一份报告,如果领导要求今天必须完成,明天早上开会汇报。可要是没有严格要求,自己总会找借口拖延,比如想带孩子去吃烧烤、今晚心情适合看爆款电影、听说某家超市限时清仓等等,总之就是不想让自己处于时间紧、任务重的工作状态。所以说,在外力作用下,我们往往能展现出更高的工作效率和更投入的工作状态。
说到这里,是不是就对自己的工作作风全盘否定了?当然不是。回顾上学和工作经历,我们总能找到自己曾经的闪光点,比如考了一次高分、发现了一项重要安全隐患、优化了一项经营业务流程等等。这些闪光点的背后往往都有一个共同特征——主动,这是内心真正想做好一件事,是内生的动力,源于责任或兴趣,并非仅仅是为了化解外力带来的压力。
那么,内生动力的具体体现,即责任和兴趣从何而来呢?责任源于他人对自己的期待以及自己对工作的期待,期望达成更好的效果和效益,以此体现个人的岗位价值。兴趣则产生于对现有业务充分了解后,追求思想上的通透与明亮。而充分了解依赖于平时的积累与参悟,这个过程带着被动和迷茫,就像黎明前的夜路。当积累到一定程度,兴趣就如同黎明的曙光,带来内心的愉悦。
每个人都有内生动力,只是强劲程度不同,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能力差距。先不说国内革命先驱、国际学科精英的光辉事迹,看看身边人就能发现这个规律。所以不妨问问自己,我们的内生动力是否强劲?
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”,古人早就明白内生动力在人生中的重要性。我们可以想想自己的责任,分辨生活事务的真假,看清自身的优劣势,回顾曾经的闪光点和灰暗点。我闭上眼睛思考片刻后,卸载了几款APP,然后睡下,期待用良好的动力迎接明天的工作。